第七十七章 百华纵散,玉骨残香(1/9)

迎仙观祀奉的是青鹿朝得道升仙的奇子李迎仙,也有说叫李银仙的。

传说此姝父母双亡,与兄长相依为命,兄长成家后,嫂嫂容不下小姑,想方设法把她嫁出去。李迎仙凭借着绝妙的红,以银针在绫罗上绣出狐狸、飞鸟乃至神龙凤凰等奇兽,令其化现具形,一一解决了难题,最后更随银针空飞去,只留下空空如也的绫以及一地散华。后建庙祭祀,以为乞巧之神,求子求姻缘、求官运前程亦十分灵验。

迎仙圣姑的信仰在金貔朝达到巅峰,李迎仙以处子神之姿,成为冠象征,朝廷封为“天纲地纪百华清圣仙娘”,许多子修道的地方均以“迎仙观”为名。

到了市井风华独步古今、穷奢极欲追求享受的碧蟾一朝,风月册里但凡写到道姑行取乐、藏污纳垢之处,无不以迎仙观呼之,堂堂道观竟成了销魂安乐窝的代称。百华清圣仙娘的香火在碧蟾朝迅速崩解,似也合合理。

环绕这清水码畔的迎仙观形成了集子,也就是近几年间的事,差不多与玉霄派移驻的时间相符。庙观虽经修缮,仍式古意盎然,不致令心生抗拒。

玉霄派鹿韭丹、胡媚世两位侠来到后,常在观外施粥赠药,搭棚义诊,而后又在两旁建起了收容孤的慈幼院和悬壶局,求医求药的更多,香火亦盛,外又摆起贩卖花卉祭品的的摊子,层层相因,最终成了如今的样貌。

说这个小小聚落是玉霄派从无到有,一手促成,实不为过。但武林门派总坛多与街市保持距离,自有其道理,毕竟练武须得静心;以此观之,玉霄派未免造作太甚,恐有欲盖弥彰之嫌。

叶藏柯领着应风色在外逛了一圈,观墙所围甚广,似经过几次增建,新旧参差。观庙与看病的悬壶局瞧着是互通的,慈幼院和后进家宅似的两处则有独立的门墙,应是玉霄派的总坛所在,除非翻墙,否则外无路可进。

迎仙观是很普通的庙宇,正殿供奉的百华娘娘身姿婀娜,如一弯眉月,被香烟燻黑的满月脸盘却无粗陋之感,只觉神秘而美丽,似真有灵。

挂着“悬壶局”横匾的偏院里倒是满为患,龙都挤到了正殿院里。据说上午是“紫华痴客”胡媚世胡侠挂牌看诊,远比平驻诊的郎中更受欢迎。

应叶来得晚了,根本挤不进,所幸二身量甚高,隔着踮足远眺,依稀见厅内主位上坐着一名纤细的郎,身穿淡紫衫子,容貌看不清楚,里外至少有五六名妙龄少服侍着,道姑、老嬷嬷等就更不消说,排场十分盛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